星空体育·(StarSky Sports)官方网站
集团概况
新闻资讯
业务领域
党群工作
社会责任
人力资源
招标采购
集团自媒体

央媒《光明日报》聚焦中鼎国际集团承建项目

编者按:6月18日,央媒《光明日报》聚焦萍乡,专刊刊载《江西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巨源村:矿山修复 产业融合丰垄亩》。报道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巨源村持续抓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其中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一期)——巨源片区段由江投集团所属企业中鼎国际集团承建,该部分工程建设规模395.34亩,其中生态修复(增减挂钩)建设规模为366.52亩,土地整治建设规模为28.82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地质灾害治理、地形地貌重塑、道路工程、边坡防护工程、客土(土壤改良)、给排水建设工程、电力配备工程、项目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等。

以下是报道全文

微信图片_20240619092905.jpg

初夏时节,草木繁茂,田园葱茏。走进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巨源村,放眼望去,天空碧蓝如洗,青山郁郁葱葱,沥青道边绿树挺拔,农家小院花木掩映,村旁田野里作物生长正旺……一派宜居宜业和美景象。

很难想象,如今生机盎然的巨源村,曾经是植被受损、山体坑洼的工矿废弃地。

1958年,萍矿集团巨源煤矿开矿,仅有5.2平方公里的小山村因煤而兴,最多时有1.6万名职工及家属。除了采矿业,还辐射带动农业、畜牧、服务等产业红火发展。

“那时村里整天炮声轰鸣,几乎每家每户都从事与矿石有关的职业。”巨源村委会委员吴文庆曾在矿上工作,对彼时的红火记忆犹新,“最鼎盛时,巨源煤矿年产量超过40万吨,拉煤炭的卡车排着长队,日夜不休,热闹非凡。”

然而,在一车车煤驶出巨源、为当地发电等作出贡献的同时,粗放式开采所带来的环境影响也在逐步积累,植被受损、土地沉陷、地表水流失等问题接踵而来,困扰着村民的生产生活。“天灰蒙蒙的,家家户户门窗紧闭,出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井里也再没有甘甜的井水。”吴文庆回忆。

抚平矿业“伤疤”、修复生态迫在眉睫。2016年,湘东关停巨源煤矿,开启矿山修复和绿色转型的发展之路;2022年,启动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地方配套资金和引入社会资本,湘东区投资一亿余元强力推进巨源花冲坡、肖家大屋和煤矸石山3处975亩矿山修复项目,以市场化机制破解老工矿区域生态修复难题,构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体系。

微信图片_20240619092909.jpg

▲湘东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花冲坡片区。江西萍乡市湘东区供图

巨源村的蝶变,由此拉开帷幕。

走进巨源花冲坡废弃矿山修复现场,数十台铲车、挖机、运输车在工人们操作下轮番作业。整治后的平缓山坡上,一株株植被向阳而生,一棵棵扦插的小树苗已长出新叶。

峭壁陡坡植绿护绿,绝非易事。巨源村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在综合分析矿山地形地貌、生态状况、气候水文、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础上,实施了危岩清理、废渣废石清除、地形地貌整治、微地形微地貌绿化、灌溉养护等综合治理。根据土壤实际情况,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原则,将不同情况土壤合理划分为旱田、水田、林地等类型用地,探索将废弃矿山打造为家园、公园、田园、产业园的“四园”模式。

短短两年时间,巨源花冲坡生态修复工程进度达80%,曾经裸露的山体重披新绿,田地间试种的玉米郁郁葱葱。“刚开始修复矿山时,村民们不理解,觉得政府花大价钱修复矿山,还不如把钱分给大家来得实惠。可如今看着矿山变绿、天空见蓝,邻里乡亲喜笑颜开,都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巨源村驻村第一书记王光四说。

在全力服务巨源废弃矿山生态修复之余,巨源村“两委”全力优化村级配套设施,建设安置小区,开展危房整治,完成整村道路提升改造、新农村建设、电网改造、水网改造、整村亮化等工程建设,一项项实打实的民生实事,推动村庄基础设施和环境不断改善,绘就了巨源幸福底色。

矿山修复,不能仅一“绿”了之,更要激活沉睡资源,让村民生态宜居、生活富裕。如何让重披新绿的青山,变身带领集体增收、村民共富的“金山银山”?这是当地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据了解,依托湘东镇人才联盟分会服务站,镇村两级紧密联络乡贤助力,先后在巨源村孵化出黄蜀葵种植基地、大棚蔬菜种植基地、冰糖橘种植基地、果冻橙种植基地、杨梅基地等产业项目。废弃矿山蝶变“花果山”,游客纷至沓来,巨源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微信图片_20240619092912.jpg

▲巨源村党委书记刘国正在黄蜀葵基地同村民交流。彭建丽摄

在黄蜀葵种植基地,村民曾春生正在田间观察黄蜀葵长势。“现在的养护工资每天100元。”曾春生笑着说,“等到了花期,村里还会雇百余位村民摘花,花要抢在每天10点钟凋谢前摘完,麻利点的人几个小时能摘近百斤。”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下设公司,以‘党支部+公司+农户’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在黄蜀葵烘干车间,巨源村党委书记刘国正边指导村民操作仪器边介绍,“这里原来是巨源煤矿食堂,通过盘活资源,我们将它改造为烘干车间,除烘干黄蜀葵外,还代接药材烘干业务。”

从靠山吃山到养山护山,从地下开采到地面开花,巨源村集体经济走出阵痛。2023年,巨源村集体经济收入超50万元,并带动百余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下一步,我们还将用好矿区文化资源,探索影视基地、婚纱拍摄等发展方向。”刘国正说。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湘东镇党委书记董接发说,将持续抓好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综合治理项目后期经营管理,优化农村人居环境,助推“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记者 胡晓军、李玉兰、王洋、通讯员 黎丽丽)

文来源:光明日报、中鼎国际